纪录片《燃点》长篇版客观地讲述了几位有代表性人物的创业经历,虽然剪辑得不错,苦辣酸甜兼而有之,理想与荣耀也足够热血,然而,受制于镜头内的世界,《燃点》恐怕只说了故事的一半,如果配合着现实来看回放的话,可以发现创业这件事的深水区还没有触及,仅仅用“情怀”和“拼搏”来诠释创业是不够的,创业的歧路恰恰就是创始人所坚守的所谓“自我意志”,用投资人的钱去点燃自己的臆想,却而无视于一个公司的合理运转。
相信很多的年轻人在看了《燃点》后,对于创业的概念会有初步的了解,万人前演说的激情、吃盒饭的艰苦、面对爹娘时的眼泪,《燃点》道出了创业的辛酸与甜蜜。
然而,这依然还只是冰山的一角,在前几年的投资热潮推动下,创业成为了快速实现物质梦想与精神理想的完美词汇,但实际上,这其中不乏风一来猪都能飞上天的外力,现在,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可供烧的钱不多了,就能看出来创业根本不是创意+拼搏那么简单。
在《点燃》没有讲完的故事里,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在11月3日,因债务成为了“老赖”,上了法院的黑名单。
凭借着单口相声般的语言能力,老罗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然而,从锤子手机、改变未来格局的电脑到电子烟领域,人们看到的却是罗永浩永远的激情和不入流的产品。那“东半球最好的手机”曾经成为一个高扬的旗帜,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它永远在飘扬却从未兑现,当创业变成了“语言艺术”,难怪罗永浩对于自己登上老赖名单后的反应是“卖艺还钱”。
《点燃》中的另一位主角是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迄今为止,号称北大五虎的创业团队已经各自离散,ofo的总部已经五次搬家,离开了纪录片中看得见北大母校的那个办公室,一千多万用户的押金没有得到退换,ofo错过了融资、合并的机会,也未能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前行,而管理层一票否决使得任何人的一意孤行都可以错过重大的转折点,戴威的执念使得他在管理、决策方面有所失误时,无人能够制约。
而51信用卡在杭州西溪的总部则于10月21日上午,遭杭州警方突击调查。有知情人表示:“51信用卡一开始还是不错的,积攒了大量客户后,开始做套现代还业务,做P2P时,一边发理财产品,一边推贷款业务,逐渐走向法律禁区。”如今又因暴力催收而惹祸上身。
创始人孙海涛虽然在第一时间进行道歉,但并不乐观,因为警方调查当天,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违法发放高利贷,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粗粗一算,《燃点》中的创业者有三位都已经惹事上身, 这些创业者都不乏风光显赫与人气爆棚之时,是多少贫困而不甘命运的草根们所仰望的创业偶像,但这其中有多少是幻象?纪录片中已经提及了,创业的公司93%都会走向没落,这其中的问题其实才是值得跟踪并深挖的。
《燃点》中,来自河南的创业者安传东试图通过为餐厅拍视频而撬动餐饮市场的不搭边“逻辑”被投资人怒斥。而像安传东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他们想脱离土地,挣脱了7、8线农村成为了一名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他们比一般的年轻人更有一种紧迫感,更想快速而彻底改写命运。
在看到了太多的创业“神话”和所谓的成功学之后,他们仓促地进入了创业领域,在对于人生和行业的感知并不熟悉的情况下,提出了不成熟的方案,导致了失败。这种对于成功的渴望可以理解,他流下的泪水也让人同情。
但是,如果以为创业是一条成功捷径,那就是在给自己制造海市蜃楼而已。
中国的传统百年老字号很多,而如今的创业公司就算是名噪一时,却都为何都如此短命?为何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一方面说明了资本快钱效应的急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以概念为先导的创业者在公司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失去了抓住市场的单纯直觉,他们的创意会被更多的行业涌入者所挤压,市场空间急剧缩小。就像是共享概念的魔拜单车出现后,会涌现出ofo,小蓝车、酷骑等各种方式的单车,而且这种创业模式并不难复制,都是简单粗暴的烧钱让利模式,很容易被替代。
如今大部分的人都开始骑更新的单车——美团专享、青桔单车,而且是免押金模式,很少人再去骑ofo,而当初ofo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广告而不是设备更新,这就是一种背离消费者的行为,因为用户一旦有不好的体验,立刻就会弃之而去寻找替代者。
很多创业者的项目都非常有活力,像是带着露水的花朵,蕴育着新的生命。但是,想出创意是一种能力,创意进入市场,它的命运就不再由自己掌控。
对于有着新鲜idea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大多涉世未深,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变幻莫测的行业与市场。ofo的管理漏洞造成了内部贪污,戴巍虽然紧紧地抓住了共享理念,但实际上却已经被他的理想所架空。
《燃点》中最为成功的项目应该是新氧美容,他找准了新兴的整形医疗行业,在这个新的空间内通过顶尖的技术、专业的人,通过互联网思维传播了新的理念,在2018年,新氧完成7000万美元E轮融资,这非常地了不起,而新氧的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它不容易复制,不容易被众多的山寨所copy,它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
创业容易守业难,尤其在如今的社会,创意一旦进入市场就褪去了光环,剩下的是赤裸裸的竞争与超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的的目的就是让BAT来收购自己的公司,让更专业的企业来管理,然后迅速地套现离场,而如果想与自己的创意一同老去的话,就要有一套的企业管理思维,对于市场精准的判别能力,否则,就很容易成为悲情传奇,比如ofo小黄车,最终创业团队四散,多年打拼成为一场空,还欠下十年都无法还清的债务。
当然,必须对于创业者投以最大的敬意,他们的胆识与能力超出凡人,不应该仅仅以金钱来衡量,他们实际上是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想被传统的企业架构或者体制所束缚,他们主动走到了一个不安全的地带,走到了市场的最前沿成为弄潮而,因此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获得了普通打工族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够体会到的人生历练。
不过,创业本身也是一种严重的消耗,创业者看到了别人所未能看到风景,但是也承担着别人无法的理解的焦虑,在体力、脑力方面都是极度透支,如果没有综合能力和储备作为支撑,很多人会把自己幻想成为“不甘平凡的人”,而忘记脚踏实地的感觉。
真理与谎言仅仅一步之遥,而创业与忽悠也相差不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然集中了才气与运气、情怀与务实、冒险与谨慎,一旦哪方面失衡,就很容易在市场上翻船。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创业,但也请记住纪录片《燃点》里经纬中国的投资人张颖所说,创业并不是一条非走不可的道路,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可以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实现。
创业其实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境界,灵感的种子碰上资本的土壤,生发出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而运营理念的浇灌与后续资金的光照则关系到它能否壮大,这其中哪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损毁这个“创意之子”。
所以,创业只是故事的开始,远远不是结局。与其纠结于创业的成功率和失败率,最好的活法,是活出一个无憾的人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6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