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提问:
政府有政府的困惑——有心无力。
建设者有建设者的苦恼——力不从心。
这问题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长期以来,似乎始终是个困局。
困局的成因也不复杂。
我们做事,太喜欢大一统,一刀切。
孵化器在中国叫科技企业孵化器。
顾名思义,“科技企业”四个字,已经为孵化器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也就是说,建一个孵化器,必须先得有科技企业,而且是非常多的科技企业。
而科技企业,则包含了科技研发成果、专利、科技创业者、创业所需融资条件等。
包括了人才、相关服务资源和吸纳人才的营商环境、优裕条件、生活质量。
明白人都清楚,稍微罗列一下这些基本条件,三四线城市的软肋(不足)已经清清楚楚。
不但不具备,绝大多数还差得远。
然而,对孵化器建设的鼓励,尤其是孵化器越来越凸显的价值和作用,使三四线城市对孵化器建设趋之若鹜,跃跃欲试不甘落后。
于是,困局自然形成。
而且,一时半会儿无解,渐成死结。
01
首先,困局的形成,暴露了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水平。
三四线城市对待孵化器的态度,把地方官员的能力水平暴露无遗。
一是一窝蜂企图大干一场。
知道孵化器是个好东西,于是认死理加油干,不断在数量上下功夫。
自己干不了,本地没人干,便拍脑袋制定些诱人的土政策,到处吆喝一些外面的人来干。
结果,只是追求了场面上的热闹,数量上的突破,汇报材料上的好看。
二是不求甚解瞎指挥。
许多官员领导总以为自己是万能的。
孵化器么?
出去走走看看参观一下,就自信满满的发号施令。
以为所有的工作,只要有政策、有补贴,就一定可以大功告成。
以为,一知半解的官员+政策,就能完成对孵化器的建设布局和管理。
三是好坏不分权力寻租。
一个行业但凡出现腐败或权力寻租,即刻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氛围,苍蝇会一哄而上,能人会悄然而退。
很多官员并非刻意为之,主要还是不懂,分不清孵化器的好坏真伪。
结果,被骗被忽悠变成大概率事件。
02
其次,困局的形成,滋养了一批投机取巧的忽悠载体。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
政府和政策的漏洞,大大激发了投机忽悠客的积极性。
其实,甄别这些投机忽悠客很简单。
一是看旗舰店。
也就是他们的总部,行不行好不好,通常一目了然。
再细致一点,听听当地相关部门、协会的意见,看看他们的历年财报。
通常,优秀的孵化载体都会深耕一地,形成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形成良好的口碑和竞争力。
尤其是,他们通常都不会到外面乱跑瞎吹牛,不会张口找政府要这要那。
二是水往低处流。
喜欢到处忽悠的载体,都有一个共性,放弃一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跑,向四五线城市沉。
明明是在一线城市站不住脚,美其名曰:农村包围城市,其实是为了蒙人割韭菜,唬人讨钱财,还人模狗样。
三是事没开始做,条件一大堆。
这风格明摆着就是冲着短期利益来的,做好了,是巧合。
做不好(根本就不具备做好的条件),卷铺盖(连铺盖都没有)走人即可。
用这三条衡量一下,许多的载体立马原形毕露,既不高深,也不复杂。
现实情况却是,忽悠和被忽悠,每天都在奠基、开幕、签约的友好氛围中不断发生。
03
当然,困局的形成,需要客观冷静因地制宜面对困难。
的确,困局客观存在。
如何破局,还得三方发力。
一是
政府要有定力
不要求数量,盯牢孵化质量,成熟一个支持一个。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现挖掘培养本土创业孵化人才,培育本土创业孵化文化,形成城市区域特色。
然后,引导他们和先进发达城市的创业孵化力量交流合作,并对他们的合作给予鼓励支持。
二是
建设者务必因地制宜
不必对标一二线城市,聚焦本城市产业集聚,把握市场梯次层级规律,通过孵化带领企业力争上游。
不必过于拘泥于科技含量和技术先进性,能不断优化进步就好。
如此这般,也能对城市经济创新转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
一二线城市应该努力帮扶
这里的帮扶是指通过自身孵化企业的市场延伸。
把孵化服务延伸到三四线城市,并产生创业孵化的有机合作。
这头的溢出跟踪服务,成为那头的引领和提升,沿着企业和产业链完成合作共赢。
文:范伟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1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