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消费者想买的产品
很多创业者在选品阶段容易陷入自己爱上了所选的产业、产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不断说服自己这东西什么都好,忽略市场需求跟接受度,我常常强调站在消费者的习惯去思考,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但当做了之后又是另一回事,直到销售不佳、公司营运出状况,创业者也不认为产品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客户不懂欣赏,我的产品是最好的、我的东西CP值很高,定价及TA没有问题等等,但事实需要去接受,面对现实状况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保有热情跟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但这不包括“盲目”。
既然已上架销售,就必须符合大众期待的“畅销品”,但你明明觉得不错的商品销售却卖不动,就表示那个商品是比较适合你的“客制品”;被拒绝是因为提出的商品不够有价值,不够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值,消费者的需要感&商品本身的被需要感没有被创造出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没有绝对的价值,价值来自于消费者心中的定义,而你在定位商品与TA时是否已有完整企划,如果没有,请你回头再检视一次,创造它的价值才能有产值。
商品卖的是一种场景、一种幸福、一种自我实现与生活所需感,帮你的商品写进场景,加上非买不可的理由,让故事成为你最佳的销售武器;“商品需要故事,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场景;奔驰卖的不是车子是你的成功、是你风度翩翩下车的刹那;NIKE卖的不是你穿上就能多强,而是穿上后让你觉得跟他们一样正在路上;可口可乐卖的不是汽水,是相聚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商品的生命力需要去创造,而故事性的生活场景最能打动人心,产品寿命才能长久延续,若只专注在产品本身的特性,那就必须一代换一代的不断升级,也容易落入市场的价格竞争之中。 而太过于专注在专利、市场独特性、技术领域,吸引来的只是同行,记住,他们不会是你的客户,只是来一较高下,一般消费者其实分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厉害,要讲消费者听得懂的话,越简单越明白越好,卖弄太多技巧跟话术反而会让人看不懂。
爆品需要运气,身为一个经理人、创业者当然希望经手的产品能够爆红,但这运气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能掌握的就是把基本功做足,将产品及品牌做到让人信任,不断的尝试让消费者走入你设定的商品场景,因为拥有而改变了什么,慢慢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告诉他们,有了我,你会很不一样。
2、做品牌不要单打独斗
做品牌不要单打独斗,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你可能会说哪有这么简单?大品牌看不上我、小品牌帮不到我,异业合作、联名商品、公益活动离我太遥远,再怎么做还是自己的品牌口袋名单营销、再营销;随着网站流量红利的时代过去了,新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广告效益越来越差,在该不该继续打下去这个问题上越来越纠结,但不打就没订单,眼看对手都在打,然后就看谁撑得久、看谁先倒下。
当营销市场走到这个阶段,花了十块只能得到两三块的效益,数不尽的营销公司、广告投手都在告诉你精准投放,但最后检视成果后,订单收益、广告成本两者能打平已算是不错的绩效;与其在效能这么差的环境不断去烧预算,何不考虑提升经营品牌实力、产品实力、话题实力,这些基础是品牌的根本与精神,不需急着在这个时候拼命冒出头,蹲下之后跃起的视野会更加广阔。
大品牌就不需要异业结盟吗?
营销操作上,因为品牌成熟,形象稳定,操作上反而因此变得僵固,太过花俏的操作会担心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太保守的输出又觉得一成不变,而小品牌的介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突出的“理所当然”;产品操作上,任何一个产品线的创新都是风险,要投入的不只资金,团队资源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开发,稍有不慎,就会吃掉品牌一大部分的获利,当然,利用预购集资是一种模式,但成熟的品牌不会这样做,善用异业合作的商品去测试产品线接受度,甚至连营销模式、消费者习性都能透过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到购买族群的轮廓,建立产品线时就能提降低许多风险,我一直认为,减少越多失败的可能风险,就增加更多成功的机率。
小品牌永远只能一直等待大品牌的青睐?
小品牌确实来得比较吃亏,但舞台是自己创造的,不是等出来的,也因为你小,在产品的操作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各个产品间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风格操作,你认为产品该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是什么样子,无需顾虑太多观感问题,因为最后谁的销售成绩好不是你说了算,很多的机率是你认为好的卖不动,你觉得不怎么样的产品却出乎意料的热销,因为现在品牌的样子是你赋予它的,而消费者选择了品牌该有的样子,而最后整个品牌围绕着热销产品去做全面性的改变,甚至与当初的品牌形象有极大的差异,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大部分创业者都会乐意调整,因为这是消费者喜欢的样子,他们愿意买单。 将商品做好、坚持品牌信念,不断地去提案,让其他人看见你,让更多品牌相信你,这是作为品牌最重要的基本功。
上述的几个模式,其实都在市场上常见的,连锁商超、卖场本身OEM的产品越来越多,通常都是上架厂商销售不错的产品线,而它们利用销售数据去分析,善用品牌会员进一步扩大营运的销售毛利,但因为如此就会销售的比你的好吗?我想不见得,毕竟它是复制来的,没有你的商业灵魂,要取代品牌,必须先说服消费者,为什么要放弃你。
营销市场因为这样的竞争环境才显得有趣,有人上、就有人下,品牌之间紧紧相依,如同奔驰与宝马永远是第一个祝福彼此生日快乐的对手。
3、TA轮廓确认&选择社群平台
谈到品牌与商品的营销操作,10个创业者当中有11个回应都相同,“当然越多曝光平台越好啊,像什么微博、微信、抖音、SEO、关键字、小红书基本成了标配哦、最好还可以找到一些KOL”,但在你把这些全部做完之前,不是团队先忙死就是已经把营销预算烧完还没有达到成果;要做这些之前,你要先搞懂是谁躲在这些平台背后,这些TA的年龄跟使用习性需要精确掌握,不然你只是为了做而做,“因为大家都在做,所以照这样做就不会错,反正一堆广告都在教如何投放广告、代操广告,我只要预算丢下去就会有业绩”,如果这些你不了解,要怎么选择操作平台与TA设定。
社群平台使用者轮廓
.图片平台:使用图片作为主要传达诉求,使用者较为年轻,这种视觉感不喜欢看大量文字,黏着度及使用频率极高,喜好分享、标记来创造话题性。
.文字平台:适合大量文字传达讯息,使用者年龄稍较年长,信息搜寻能力高,主力消费族群大多在这,所以目前广告投放最大宗还是在这里。
.视频平台:许多视频软件打开每天都有数十通以上的广告推播,明知道是广告但有些账号我们就是不会封锁它,这就是它迷人的地方,我们都讨厌被广告,偏偏它不会,无聊时或需要时还会回头去找它看看有什么可以买,好像留下它就是为了要花钱,但明明我们每天都在说要省钱。
.SEO&关键字:主要连结自营销售网站,SEO优化搜寻让你的网站分数提高,排名越靠前的网页,被注意到的机会越高,点击率也越高,来提升网站流量;关键字即对你的品牌或产品名直接下广告预算,让搜寻相似文字的使用者可以直接找到你。
.KOL:各自拥有粉丝不同,属性、消费习性、年龄层都有很大的不同。
选对战场,不断尝试、测试
在产品操作设定上,先找到你的消费族群躲在哪,年轻人就到图片&视频平台去找他们,他们热爱自媒体;白领阶级、主妇等类似族群,他们擅长搜集信息,透过比较各个类型的文字去选出他们所需要的商品,这些人就需要在文字&SEO&关键字方面去寻找;除了年龄分层之外,我们身上已经被贴上许多标签,每一个点击都代表一个事物的连结,只单靠大方向去搜寻受众已经不太够,需要不断去测试、调整抓到更精准的共通点,将广告打到他们面前,营销市场没有保证有效,但如果一开始的大方向就已经错了,那再怎么改内容都不会有效果。
4、品牌曝光如何操作
品牌曝光的方法,一般都会定位在广告预算的多寡,去选择曝光的通路跟方式,但这些平台通常有许多竞争者,如果预算不够充足,竞价、出价逊于对手时,很容易被淹没在众广告里,而要大量去拼触及、拼转换率营销预算又是很沉重的负担,虽然说与同行竞价广告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其他地方还是可以利用优势去创造流量,吸引不同的消费族群,带入品牌新生命,例如,产品优势、创造力优势、执行力整合优势等等,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产品优势-可借由节庆活动、公益活动等机会与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同台
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在线促销活动、线下节庆活动、公益相关等等的营销推广,依照适合的产业类别,可尽量去提供商品活动赞助,一来可以与更知名的品牌一同参与,二来可增加产品的试用体验者,如若附上试用反馈优惠折价,也有机会导流回到官方购买销售产品,扩大使用族群;但有些活动会注明需赞助活动经费,这就必须综合评估品牌曝光的效益,或是有外溢的活动成效来提升品牌价值,加入与否,就看创业者是否有此需求。
创造力优势-企划团队的敏锐度
品牌操作上除了商业广宣之外,时事上的敏锐度也很重要,善用近期的话题性去连结商品或品牌价值,可以替品牌加分不少,毕竟商业广宣看久了会很腻,消费者感受也很疲乏,加入不同的调性会比较有趣。
执行力整合优势-异业结盟的创新商业模式
透过异业结盟的企划内容,让两个不同产业结合摩擦,除了两个企业间的相似客群可相互引流之外,或许可以尝试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先前提过的“在别的产业找到创新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在这里就很有机会成功,例如,美容产业与婚纱业者结盟,保健品牌与运动健身产业串连,旅宿业者与餐馆、在地文化产物结合,都是很基本且有效的商业模式;产业连结着重在于名单互换,增加自家产品销售的附加价值,与同行本身的条件出现差异化,让消费者愿意拿出更高的预算购买商品,更避免落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循环。
品牌操作首重资源分配,要以品牌自身能量去评估可行性,在规模大小不同、团队属性不同、TA设定有差异的形况下,要模仿其他品牌的成功模式也有一定难度,毕竟操刀的人特质不同,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有些新创品牌一昧地去模仿、学习市面上有一定规模的品牌操作手法,最后通常效果都不会太好,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忽略的操作背后的意义,营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让你看见的都是最后的结果,但这些结果不一定是品牌要的,“有些商品永远低价销售,低到你都知道肯定不会赚钱,但是它随时随地都在,永远不怕赔钱,其实你心里在想,它肯定有个有钱老爸”,“有些品牌,永不折扣,价位高到吓死人,门市消费者寥寥可数,但它怎么都不会倒,你还是觉得它有个有钱老爸”,也许它真的有个母品牌当靠山,但作为品牌不可能容许这种事长期存在,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商业模式或营销操作,需要深入的了解去拆解它。当然有许多大企业使用这种模式,长期低于成本价格在销售,将竞争对手全部打残,跟你比现金流量,等你撑不下去再收购你,但身为新创品牌不太可能遇上这种事,若真不幸碰到了,我要先恭喜你,市场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够份量迎击这种待遇。
5、KOL经济效益
圈粉经济
这几年的销售市场由社群的粉丝经济主宰,大量的KOL随着产业出头,所需营销预算占了品牌不少比重,也鲜少看到大品牌在各媒体通路入口操作大型营销,但市场并不会因为型态改变而消失,只有市场重新分配,而这样的机会反倒成了中小企业、新创产业的契机,不再是过往品牌撒大网收割,演变成有许多破口可以切入,先圈粉、再销售。
网红、KOL、自媒体差别在哪?该如何在品牌上操作?
网红通常因时事而爆红,可以在短期间带入大量流量,适合品牌推广期做大量曝光,配合时事效应达到品牌辨识度,但对于销售数字通常较无成长;电视冠名赞助播出也属相同概念,每次收看都很吸睛,但很少因为这个原因购买。
KOL专业领域领袖,触及范围较小,单专业度高,适合深耕目标客户群,提供专业级知识与意见,例如:医师、律师、会计师、药师、营养师等等专业意见领域;适合品牌代言及培养低流量KOL为目的,较典型的操作,可以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许多专业人员访谈分享经验,一开始虽无人知晓,培养一段时日后,因定期的曝光流量及形象塑造,通常可成为专业领域权威,所带进的流量与经济效益为目前品牌操作绩效最好之一。
自媒体则是以个人形象、兴趣、态度去定位,通常以开箱、生活体验、挖掘新事物分享给受众族群,适合企业品牌建立网络数据库及定期品牌更新操作,流量大小不同的自媒体,亦有不同操作模式。
了解各个不同的属性后,品牌该如何操作才最符合效益?
端看品牌目前正处于哪个阶段,如是一个全新的品牌,操作模式依序为自媒体、KOL、网红为建议。初期找寻适合品牌属性自媒体,透过生活体验、开箱去介绍产品特性及基本诉求,透过市场反馈找寻消费者轮廓,建立网络上可搜寻的大量DATA,摆脱白牌标签;第二阶段培养品牌KOL或形象代言,将基本诉求提升至专业属性,收网效应抓住认同品牌的黄金消费者,这会是未来主要的销售来源;最后才是网红的操作,利用时事衍发出的高声量,带入大量流量,触及更多受众族群,提升品牌辨识度,而前两阶段所建立的资源系统就是最好的收网工具。
许多创业者喜欢初期大量下广告,提高声量、提高触及率,但后端资源尚未完备下,导致消费者可搜寻的DATA过少,或品牌与产品专业程度不足,结果营销检讨时发现消费者点击次数极高,网页停留秒数偏低,下单数屈指可数,这是大多数初创创业者几乎都会犯的错误,造成初期营销预算过高,品牌生存不易的主因。如果品牌已趋近成熟,网络可搜寻量已达一定程度,就可跳过初期建立阶段,直接操作社群粉丝团广告或在线各家广告平台,但广告也不是胡乱下,预算越高就越好,如果靠下广告就会有业绩就能生存,市场也就不会有品牌被淘汰,所以营销不是万能药,必须边做边修,做到让消费者认同你而买单。
网红、KOL上则百万少则数十万预算、自媒体推文也不便宜,预算不够怎么办?
从自媒体、网红至KOL近年来成为销售主力,因此推文价码节节攀升,预算不足的新创产业该怎么操作,营销广宣比重该怎么分配?
自媒体与KOL则是可退而求其次,找寻知名度与流量相对较低合作,长时间的相辅相成之下达到互利的效果,累积网络搜寻量、提升品牌实力,不须在品牌还不稳定前拼命的撒钱冲触及,一篇八万~十万元的自媒体推文虽可带来高流量,但相同预算却可以与十来位新入自媒体合作,执行层面上一个人推荐与十个人推广的丰富程度不见得会比较差。
营销工具的使用上,如果你有很高的预算可以在全渠道曝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若没有,预算的使用上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判断,品牌轮廓、消费者族群、消费通路习性、营销广宣使用的文案与设计素养,都是影响最后决策的内容;过去搜索平台,现在自媒体成为了主流,能使用的工具太多了,需要找到你的品牌定位,消费者惯用的平台在哪里,将广告直接打到他们面前,才不会烧钱后而达不到效果。
6、自媒体的操作选择
自媒体内容营销是电子商务操作的重点项目,过去盲目追寻广告而去点击的转换率越来越低,显示消费者转向注重品牌内容,而不是广宣创造出来的假象。
以往营销的重点是将自家商品的优点尽量放大,让有需求的消费者去看见产品,现在已成为反向操作,主要诉求在消费者的痛点上,快速的在第一时间博得认同感,吸引点击阅读,而这种主动找寻消费者的销售模式,效果确实不错,转换成交率也大幅提升。
自媒体的操作该怎么选择,推文文章价差极大,少则数千元、高则数万元,一般的新创业者通常无力负担大量的推文预算,但操作品牌上却不可缺少自媒体开箱、推荐文等等的素材,这是内容营销相当重要的基础。
先将自媒体分为三个层级来谈,最好的质量是高流量、高互动;次等的是高流量、低互动;一般的属于低流量、低互动;通常创业者都会选择最高流量与最高互动,来达成销售的成交率,也是最快速达到成效的方式。品牌营销预算足够的话,这是短时间提高声量、提升能见度最好的工具,大量的推荐与试用开箱内容营销,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说明产品优势。
如果预算没这么充裕,也有其他的操作模式,先搞懂这三种自媒体等级的优劣势,就可以依照品牌目前的状况去做规划。高流量、高互动的自媒体,可以短期带入销售,但在合作上通常限制会比较多,从发文时效限期、图文使用方式、肖像权授权转发都会有限制,如要放宽条件,通常就是往上加价,对于品牌文宣再制作的自由度比较受限。
高流量、低互动的推文,通常文章质量都算不错,但在与粉丝的互动比较官方,或是直接转由厂商回应,鲜少由自媒体自身的角度去分享回应。可以善用文章质量的优点,去强化品牌产品的特质与消费者痛点创造导购,在品牌推广的中期是很好的选择,价位也比较符合预算,却也不失导流的目的性,由品牌直接服务消费者,得到的反馈也是最真实的。
低流量的入门自媒体,有些互动高、有些互动低,但这并不是影响品牌选择的主因。这类型的文章撰写者通常是新手入门,或者兼职类型居多,质量与经营各方面相对来的弱,许多创业者会直接放弃选用,并没有不对,但在营销规划中,会是品牌初期很好用的工具,先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就可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新手通常撰文技巧不会太好,直接由品牌给方向与重点内容,撰写出实际的产品体验即可,越平凡、越单纯越好,不需要特别的技巧,消费者阅读会较为亲近,很日常,很生活。
由于这个层级的自媒体通常也需要与厂商交流,逐步建立自己的声量与经验,在合约的条件上通常较为宽松,价格亲民外,照片素材的使用、文宣广告的再制作上都不大会限制,有些甚至不会设定文章时效,品牌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相较于高价的知名自媒体,相同的预算可以累积品牌实力,在网络上建立更多口碑与产品体验文,当消费者搜寻产品时,可以列表出两三页阅读量,就会营造出产品话题性高,众多使用者的分享体验背书,提升消费者好感与产品信心。消费者有一个特性,当我们对一项产品感兴趣时,对于讯息的收集与判断,会偏向正面的那方,容易忽略少部分的一般或负面评价,尤其当页面跳出有数十位与产品自拍的自媒体推荐主页,虽然大多可能都不认识,但,我们还是相信了。
在品牌创立初期,还属于市场白牌阶段,多善用自媒体去累积品牌实力与能见度,我们不一定有足够预算可以在通路上广发广告,但可以堆积产品口碑提升消费者信心,愿意去尝试新产品。内容堆积的深度已成为消费者在意的重点,自媒体体验的角度与内容说明越客观越有效果,当然也需要评估文笔风格与自媒体本身形象吻合程度,队品牌是否有加分效果。
当品牌实力有一定程度,再与流量人气较高的自媒体创造声量,导流进来的消费者成交率就会大幅提升。品牌操作没有一定的对错,在适合的时间点做适当的选择,毕竟每一分预算都需要斤斤计较,谁都无法保证广告预算是否能带来预期的绩效,必须对品牌的长远规划做准备。
7、SEO的网站操作观念
SEO中文的翻译是 “搜寻引擎优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网站优化成搜寻引擎容易找到的样子,让网站在搜寻引擎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得到更多曝光、较前面的自然排名序列,而SEO带来的流量是属于不须花广告费的免费资源,品牌SEO做的好,可省下一笔不小的广告预算。
虽然说SEO是免费资源,但背后需要高度专业的调整,从网站建置开始,到内容营销、关键字、HTML的优化,都需要市场经验去规划,每一个步骤都是成功关键,执行SEO需要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毕竟各大搜寻引擎的算法不同,计算出来的分数也会不同,尽可能的让品牌的被搜寻曝光度提升。创建内容的目的,在与顾客建立关系、产生信任、成交带来收益,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不再单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让顾客因为内容需求而达成销售,这是优化SEO的主要重点之一。优化的过程中,因图片较难被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在网站架设中尽量以文字为主。为什么要强调文字为主,许多新创品牌喜欢用大量图片去呈现网页结果,图片虽然可以带来画面、带给消费者直接的讯息,但却没办法被引擎搜寻到,反而降低被看见的可能,当有必要时,文字与图片都需要同步呈现内容。
开始编辑网站内容时,去模拟使用者可能会搜寻的“关键字”,将关键字自然的撰写在文章内,同样一件事,因每个人认知不同,用词也会不同,尽量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主题内容,会提升不同族群的浏览阅读机率。这个方法就类似常见的#记号,将你要表达的主题贴上标记,在使用者搜寻时就比较容易有更前面的自然排序,被点击的机率相对就会提高。但也千万别为了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文字硬加入文章内,这样反而让阅读质量降低,流失了可能成交的使用者。
当使用者进到网页时,尽量留住使用者的阅读时间,多使用图片及影片增加视觉效果,如果能再让他们在站内跳转页面,搜寻引擎会判断为是有效的网站内容,能使网站分数大幅提升,最后如果使用者愿意分享或收藏至社群媒体,再由社群扩散效益,将流量导回站内,这是最好的结果。在网站的后台埋入Code追踪使用者行为,可以从百度统计分析网站内容,观察使用者停留的时间,来判断内容是否让使用者愿意持续阅读或是跳出。多善用粉丝团、社群媒体等自媒体来做导流,当流量越多,分析的数据有一定的数量,判断的结果就更为精确,时间久了,增加粉丝、增加销售自然不是问题,但前提依然是,制作好的内容,SEO才有意义。
SEO品牌营销需要完整的规划,搜寻引擎优化只是品牌营运的其中一个环节,并不代表好的优化结果就能带来绩效,许多创业者过度执着在某些品牌关键字或是产品上,将自家的信息操作到搜寻首页,而忽略了网站本身应该持续创造品牌价值,否则将使用者导流进入站内后,也会快速跳出。
使用者在搜寻关键字后,会习惯性的优先点击本身认识的品牌连结,大多数流量都会导向知名品牌,导致大者恒大,新创品牌很难挤身曝光,这也说明品牌操作不能只着重在营销手法,需要回到品牌本身的诉求与定位,不断的创造内容,提供使用者有效的信息,在自媒体创造高黏性的互动,都是品牌需要长期经营的重点。在内容的建立上,除了各个活动档期去进行产品促销,在专业领域的专家推荐、消费者的使用反馈都是该做的基础,要让品牌提高附加价值,不访多看看你所属的产业品牌是如何操作的,营销操作不外乎在同一个基础上按照自身需求去变化,做出区隔、创造绩效。
SEO说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个品牌全面性经营的结果,不单单只是在广告预算提高就可以立刻改变的。品牌精神的传达、产品价值的体验、消费者的使用反馈、舒适的购物流程,都是品牌所衍伸的价值,这些产生的结果都会被记录在网络上供使用者搜寻,不论好坏,都会留下痕迹。
8、扩张触及客群
当品牌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接下来该做的是让市场认识你,在品牌广告的规划上,尽可能的让所设定的受众族群触及你的广宣。前面全部所做的基本功,都是为了品牌可以走到使用者面前,让他们产生兴趣、产生购买欲望,创造销售数字才是最后的目的。
提升触及率的重点,必须将所有自媒体管道打开,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受众反馈在哪个平台会最好,只有实际执行之后才会有答案,再来调整品牌营运重心。自媒体的操作上,各家平台的算法都不同。
在广告的操作投放上,直接受众理所当然是主要的客群,也是经营的主要重点,但有些品牌选择受众时,会忽略了“类似广告受众”。类似广告受众指的是有可能会喜欢的人,举例来说,以“美妆品”为产品,直接关键字不外乎“保养”、“美白”、“修复”直接对产品的特色匡列受众,在扩大族群的选择时,不妨加入“医美”、“婚纱”、“沐浴”、“香水”等等不同产业,去加大扩张触及的可能性,这些产业的既有族群通常都有相关需求,在于整体预算上也相对来的高。再以食品产业来谈,通常强调“视觉外观”、“原料”、“口感”、“口味”等诉求,用“蛋糕”为例,类似的广告受众可以选择,“咖啡”、“下午茶、”“贵妇”等等不同的受众领域,都是扩大触及的选项。这些看似不难的相关连结思考,在品牌实际操作上却常常被忽略,或许这些受众的成交转换率不比主要受众,但这些新流量的触及却是品牌必须做的重点之一。
若以保健品为例,关键字常以疾病相关为主,“高血压”、“糖尿病”、“发炎”、“体脂”、“减重”等等,如果转换一下思考模式,加入“梦想”、“家庭、”“运动”等重视健康的族群,他们愿意投入比一般人更多的预算去照顾自己,是非开发不可的“类似广告受众”。
品牌扩大触及的方式,除了在网络上的广告投放外,可以尝试找到类似受众的不同产业,玩玩看异业结盟的模式,这个操作手法在艺人圈可以常常看到,将自己的粉丝丢过去,对方在把固有粉丝扔回来,创造版面话题之外,也制造商业销售的可能。类似兴趣、类似年龄层、类似消费轮廓的不同产业品牌,是很好开发的一群潜在客户,他们拥有同样的特质、相当的消费能力,差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出没,利用话题性将他们吸引出来,创造更多商业需求。最重要的是,这种营销策略的成本预算,会比投放广告来的低,效益来的更好。
既然跨品牌合作的成本与成效这么好,不如把资源都投入在这上面,无须浪费预算去投放广告、下关键字曝光。这是不行的,试想,你是品牌经理人,你会与一个从未经营品牌口碑、没有把品牌广度打开的产品异业合作吗?这个答案应该很明显,合作双方需要有同等价值、同等意象、甚至相同的理念,在创造话题与品牌价值才有加乘的作用。硬是把两者不相干的产品凑在一起,或是合作过程中品牌价值有一方明显过低,仅依靠一边的力量在支撑,通常效益不会太好,项目也不会太长久。
品牌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看双方输出的能量所发挥的效益来去做评估,有些品牌产品性强,有些则是营销规划完整,能够创造话题,还有自媒体流量高、粉丝黏着度高的个人品牌,各种都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产能,并不一定看营业规模或粉丝数量去衡量,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商业效益,不论大小,都是很好的契机。
扩张品牌触及粉丝的阶段,在没有投放广告的状况下,以目前的算法很快就会碰到撞墙期,这是整个生态圈的趋势。现在的营销环境,推广品牌势必会有广告预算的产生,金额的多寡要看整个品牌策略的规划,以及要在哪些平台曝光,如果只是随着市场跟风操作,很难会达到成效。营销模式的主流,不一定在每个品牌、每个产业都适用,广告触及的方式有太多种可以选择,最主要还是要找到属于你的受众族群。
不论哪种营销广宣模式,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你,尽量的扩大触及受众,产生兴趣,再善用漏斗理论去提升消费者忠诚度,而这些消费者的回购率也会比一般消费者来的更高。过程中没有买单的触及使用者,就是我们改善剧本再营销的主要受众,他们不是不喜欢产品,只是我们还没有打到他心目中的那个“点”。
9、消费者认同感是品牌成功关键
消费者买的不是你创造的商品,而是产品背后自我认同的心理。很多时候消费者常常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直到看见某件商品,他们才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是否曾经有过一种购物体验,购买前明列了各种需求、价格、功能性来搜寻需要的产品,但无意间看见了一个吸引自己的产品,有可能是因为品牌,也可能是因为外观,刚好是你心目中理想的那个,虽然价格超过预算、可能功能性来的差一点、也许实用性没这么好,但就是想买,那些一开始的需求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找寻各种理由说服自己,那些“不重要”。
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关键,要回推品牌原型的定位,甚至是产品单品的设定,而认同感分为几种类型,“体验认同”、“专业认同”、“时尚美学认同”、“品牌认同”、“价格认同”、以及“生活认同”。
首先来谈“体验认同”,堪称体验之母的地位非电视购物不可,无论什么商品,只要上了电视购物,基本上就是用给你看,说有多神奇就有多神奇,可以多厉害就有多厉害,似乎有了它,你的烦恼、你的困扰都一扫而空,近几年演变成直播销售,而营销原理是一致的,只是随着科技进化,转换媒体平台,接触群众来的更广,且不受时间性限制。
“专业认同”常见于食品业、保健食品业、药业医疗业,以及金融业等等,有相关专业执照的产业。这类型认同建立于知识上,在高度专业的领域,无论再多的信息与经验,通常比不上一句医师说、药师说、营养师说、以及老师说。专业执照的背景,让他们发言具有专业性与代表性,当然也背负相当的社会责任,观点也会依照过去大量的分析报告与结果去做回应,而这些专家会有固定的追随群众,自然的也会衍伸商机出现。依循这种专业领域模式,转变成现在的KOL(意见领袖),成为主流的媒体模式,能够带入流量、带入广告商、更能带入销售绩效;高度专业的领袖仍然还在,只是意见领袖已经分得更细、更精准,创造了更多的商业经济出现。
“时尚美学”与“品牌认同”,两者之间有点暧昧,分开来讲,有很多相似点,放在一起讲,又显得不够贴切。比如说,“时尚美学”的产物,往往是生活用品、家具、甚至家电,我们会因为某些商品觉得漂亮,就买了回去,但常常发现其实并不太实用,拥有它,会觉得生活质量提升、心灵疗愈感加分,但能创造这样的商品,通常都是拥有名气的品牌。
单就“品牌认同”来说,国际精品品牌、潮流品牌引领市场趋势,LOGO就是一切,无须其他的附加价值,反倒多了同侪认同的价值。
时尚美学,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在服饰、生活用品上都属于主观认定,自己喜欢就好,不需要什么理由,我们都买过一些很美,却没有很好用的东西,但买到了愉悦的心情。
“价格认同”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叫“CP值”,在“便宜”与“昂贵”的定义上,每个人心理定义不同,有人觉得一餐一千元很昂贵,有些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体验生活,一千元带来的不只餐点本身的价值,更包含餐厅空间的价值、氛围的价值、相聚的价值、以及人生的价值。
有人觉得出国旅行预算太高,选择国内轻旅行,缩短旅行行程、体验民宿的自在,但另一些人认为,出国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模式,享受五星级的饭店,体验不同的国情,打开更多不同的视野,充电,是为了走更远。
因此每个人在“价格”与“价值”上的定义不同,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但市场上通常已经有类似产品的定位价格,消费者会用市场的价格去衡量另一个产品的价值,有些人会喜欢比较低价的商品,某些人会选择多付一些金额购买额外的功能与附加价值,那把尺在每个人心中都不同。
最后的“生活认同”,是最简单却也最重要的,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种仪式感。上班发懒了、倦了,请假提早下班去喝杯星巴克,很简单却很满足。家人生日到了,挑了一间喜欢的餐厅、朋友常打卡的地点庆祝特殊的日子。有些事,一定要在特定的地点才有感受,换个地方,就差了这么一点。
以上所提到的各种感受,都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各家品牌在定位上、平时的营销企划上,一步一步累积而来,慢慢的将这样的品牌意象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有什么需求,到了某些特殊的节日,自然会连结上相关的品牌,这是最有价值的品牌认同感。并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折价促销,无止尽的跳楼大拍卖去吸引流量销售,这样除了伤害产品价值,更让品牌价值打上了折扣。
品牌原型的定位,决定了未来的商品走向,产品价值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对等的认同感,也成了很重要的关键。随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以及意见反馈,慢慢调整成为消费者认定的品牌定位,持续的堆积品牌实力与市场价值,是最重要的课题。 品牌并不是经营者说了算,当消费者愿意买单,才足以称为品牌。
10、文案是品牌与产品的灵魂
短短的一两句经典文案,就深深地植入人心,你有没有曾经因为只是文案就爱上一个品牌。爱上一个品牌不一定是随处可见、随身可带的产品,只要你需要的时候,就会想起它,能让你如此着魔的无法自拔,通常不是影像带来的效果,而是一句句成功的品牌文案。
贾伯斯在苹果创立初期,成功了挖角百事可乐的开发部长,说了一句经典文案,“你是要继续卖糖水,还是要跟我一起改变世界”,因而改变了苹果的命运,也成了征才的经典文案。
业界上许多经典的品牌标语,只要提起这些,相信大多消费者都有共鸣,也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领导品牌之一,好文案不在乎长短,能记住就达到目的。
新创品牌的背景在还没有这么清晰的轮廓,消费者还不了解你的时候,在标语的表现会相对弱势,没办法与大品牌用雷同的操作方法,把焦点转向产品的标题比较容易收到成效,用产品成功的话题让消费者来认识品牌,也带动其他品项的曝光率。
撰写品牌文案与产品文案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品牌文案着重制造与创立的精神与理念,通常会带有人的故事,虽然平时身为消费者的我们不太会去注意,一旦成为高忠诚度的粉丝,就会去了解品牌背后所要表达的社会理念。在产品文案的撰写上,主要依照产品特色与市场区隔去做放大优势,善用受众族群的惯性语言,切入想传达的内容,专业背书、促销导购、代言人推荐、自媒体口碑开箱等等。
文案的成功,要让消费者累积对品牌长期的记忆与印象,最好可以朗朗上口,或是加入旋律的记忆,都是品牌长久经营的关键,如果在短短的标语上就能感动人心,深植记忆点,就是成功的品牌文案。
在文案的陈述上也有一些地雷必须避免,新创品牌的重点须放在产品与技术、或者原料及市场区隔,要让消费者一眼就知道你在做什么,聚焦商品。太多的个人故事或想法,一个新创的品牌很难具有说服力,必须累积到一定的成绩或是忠诚粉丝,再回过头来阐述这些历程,文字才会具有价值。
产品文案的技巧多少会有放大的效果,将特殊性与优势作为营销的主轴,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但过度的夸饰与效果反而会在还没购买的情况下就造成反效果,这种状况很常出现在美妆品与瘦身产品。立即的效果、快速达到目标确实很吸引受众,在过去很容易就可以达到销售的目的与绩效,现在因为讯息交流快速,大众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之后,反而会让接收广告的消费者认为有欺骗的嫌疑,甚至认为用了不该用的成分才有可能达到。
同一个主轴故事的文案,在社群、文字媒体、销售DM、网站以及简报上都需要有不同长度与重点,甚至在公关稿上交由专业的新闻媒体或记者撰写会来的更恰当,在各个领域习惯的用语与习性并不相同,我们很容易用自身过往经验去叙述内容,结果变成自己写给自己看,媒体受众并没有接受到你想表达的重点。
一个好的品牌故事是建立在产品上,产品的核心价值与消费者反馈才是市场价值,无论文字写得如何天花乱坠,消费者终究会在产品的质量上做出回应。
每项产品的创新诞生,目的都是在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方案、更友善的生活模式,让生活质量有了提升、有那么一点不同。文字拥有最好的传染力,优秀的文案会让产品提升附加价值,而致力在商品的质量,是身为品牌应有的社会责任,当使用者感受到了用心,自然会成为品牌的口碑传销者,有了销售量才有品牌价值,才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写,也会更有温度、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同。
11、一页式网站与官方网站的选择
一页式网站又称为单页式网站,重点在一个页面内呈现所有该产品或系列商品的所有信息,完全聚焦在销售产品项目上,降低因跳转网页而导致跳出率上升。单页销售网站最好的优点,容易让使用者不自觉的一直往下滑,不小心滑到使用者的痛点,随时就可以结帐收单,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式的导购,将产品的特色、内容营销、一次性的端到你面前,完整的说服力与呈现方式,相较于过去架构式网站大幅提升订单成交率。
也由于这样的属性特色,让单页式销售网页成为近几年的购物体验主流,短期的冲刺销售量与刺激购买欲望有很明显的成效。各品牌创业者也食髓知味的疯狂操作导促活动,最后变成诈骗网站眼中的肥羊,开始有消费者付费后却没有取得该商品,只要写得够夸张、够吸引人,竟能促使消费者买单,也让部分业者利用这样的模式,在法规限制上游走在灰色地带,就算被检举了,也不容易追查到商家信息,政府单位也可奈何,毕竟单页式网页销售广告重点均摆放在商品陈述上,不会有过多的品牌信息与联系方式与管道。
单页式网站有短期提升销售的优点,当然也有缺点,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品牌在做SEO的时候会降低搜寻关键字连结,单页式网站重点在于成交率,所以在其他相关讯息提供与搜寻引擎分数会相较来的低。第二,因为只有一页的内容,在百度统计上,跳出率会显示100%,无法分析消费者在购物体验的流程中,哪个步骤让消费者失去兴趣而跳出,在官方网站上虽然分页多,但在GA的数据中,可以判读哪个流程失去了使用者而跳出页面,在网站优化上会有很大的帮助,使用者行为会直接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
在新创品牌初期,产品线开发还没有这么完整或多样性,在一般官方网站上陈列,所有产品量加总仅有个位数,会显得相当单薄,浏览的视觉上容易让人兴趣缺缺。这个问题在单页式网站反倒就容易解决,将单独产品线有可能的销售剧本,一次性的呈现,故事性会显得丰富,也容易引起兴趣。再将几个产品的页面做一个列表分类,虽然是单页式网页,用品牌故事或产品相关性去做串联,把整体网站的丰富度与广度做提升,这种方法可以在新创时期让品牌力不会这么薄弱,也让消费者愿意留下将讯息浏览完毕。
综合以上各点来说,一页式网站适合短期导购销售,可以聚焦消费者的注意力,单页网站具有故事导引的特质,看产品解说会有一连串的消费者诉求,很精彩、也容易造成冲动性购物,无论你有什么需求,白天擦的、晚上抹的,早上吃的、睡前补的,通通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尝试。
对于新创品牌是很好用的武器,毕竟品牌资源与实力需要时间累积,没办法在短期间内立刻得到消费者的反馈,有反馈才有故事可以说。但也要避免被视为诈骗网站,尽量将品牌信息透明,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信息留下,品牌讯息越多,消费者信心会越高。
当品牌资源越来越丰富,产品线越来越充足的状态,回到官方网站去做分类连结,自媒体开箱、KOL品牌口碑、使用者反馈、曝光媒体信息、各项讯息与广宣曝光的传达,把品牌实力堆积起来,与消费者的连结上就会来的更强,这些内容营销的品牌力,在SEO的表现上会自然让网站优化,更容易得到曝光机会。品牌的广度提升,触及消费者的机会就会来的更多,不同的主题内容、不同的诉求与族群文字,对于粉丝深耕会有更大的效益。
工具的使用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差别在于功能上,与品牌成长的时期不同而去做选择,善用市场上提供的各种工具,在营销操作上会更加灵活,品牌面貌也更加多样性,品牌的活跃程度提升,会创造更多的品牌铁粉,这些都有加成效果。
学习更多的营销语言,更多的连结工具,是品牌成长路上不可停滞的课题,每一样选择,都代表着另一种可能性的诞生,不带着偏见去看待每一个结果,我想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
12、经营粉丝社群不要过度哗众取宠
现在社群媒体处在网红时代,众多生活上的讯息都由网红、KOL而来,比的就是看谁先发文的速度快,越早曝光、流量越大,引起的效应与讨论度也越高,高度的互动也成为厂商推文的主要选项。
在这些文章的导引下,美食、景点、精品、潮流等话题往往都被尽可能的放大,而我们总是会按照这些内容去一一踩点、体验这些推荐,追随意见领袖的生活模式,享受生命中带来的美好。但有没有发现,现在踩雷的比例越来越高,景点跟照片有极大误差,潮流带来的满足感也似乎没有预期来的多,至于美食因个人口味不同而见仁见智。
这样的效应为什么扩散的越来越严重,归咎近几年来为了快速引起话题而开始偏差的网红效应,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法,吸引眼球、激增流量、创造推文收入规模,当使用者发现内容不再这么“诚实”的时候,订阅数与观看量呈现雪崩式的下滑,不再获得受众的信任。
而我们却开始注意到过往忠于自我呈现的意见领袖,或许在话术上显得平凡,叙述的内容如日常般朴实,但这样的减法效果,反倒成为我们想看的内容,一切回归到最初的心理感受,找到自我生活所追求的模式,这些反馈归功于过去哗众取宠的时代,而成为现在最大的受益者,也将成为未来内容营销的主流模式。
品牌的社群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之后,常会有相似性文章重复出现,专业内容开始产生疲乏的状况,这是所有社群都会经历的阶段。经营社群不只是在经营品牌,也是在经营人的温度,千篇一律的商业文章让人乏善可陈,反倒是日常的“废文”来的更有共鸣。某些时候废文比产品文重要,废文代表着生活性,你我一般的日常,较容易贴近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品牌就像朋友一样存在着。
市场的话题营销,时事跟风的方式虽然可以立刻引起兴趣,但要看话题本身的内容与幽默程度是否跟品牌形象一致,避免造成粉丝的观感不佳,甚至引起两派的论战,最后只能紧急撤文,这样的案例时有所见。
与粉丝的互动,一般来说社群粉丝活跃的时间大约在18-22点之间,也就是说人家下班,社群小编才正要开始上班,除了产品专业程度之外,某种程度的幽默感也是必备条件,我们永远没办法预测粉丝会出什么怪招,高EQ的回应才是王道。粉丝的活跃时间还是必须看受众族群去做调整,有家庭的女性客群反而在白天较为活络,年轻族群的习性,则是越夜越美丽。
当市场认定你是一个品牌,就会吸引其他竞争对手的关注,同质性越高,越会被拿来做比较,这并不是坏事,反倒可以增加品牌粉丝团管理员的互动,善用管理者间互相取暖的有趣话题,提升两边粉丝的关注度与互动机率,活络社群内的氛围,是对手,也是朋友。只要不涉及商业机密的状态下,两边的粉丝期望的反而是管理员之间的交流,产品就先放一边吧,不然你可以去问问对方的小编,“你们家新产品的成分是什么?”说不定他会回你,“我的成分里,有你”,恭喜你,新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社群经营最大的价值在于品牌形象,所发的每一篇文章、回应的每一则贴文都代表品牌的文化,我们可以很内敛、也可以很活跃,可以很可爱、也可以有点欠揍,重点都在于与用户的沟通,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桥梁。
归属感,是消费者一个最重要的感受来源,到社群来的很大一部分已经是品牌使用者,多少会有产品上的问题需要协助,小编的回应互动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归属感,避免产生品牌孤儿的状况,“销售前天花乱坠,购买后迟迟不见”,很容易被贴上拒绝往来户,我们永远期待消费者下一次的到来,当你为他解决一个问题,就更提升再度回购的机率。
作为社群小编的你,或许面对面聊天会有一点害羞、不知所措,但成为键盘侠之后就可以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侃侃而谈,将你最专业、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化做文字,感染给另一端的使用者,虽然不一定能使对方不离不弃,但起码做到品牌服务所带来的诚意与贴心。
13、会员含金量分级,AI技术客制化销售
会员制度的目的在于寻找最值得耕耘的消费者,将陌生客源转变成消费会员,透过消费级距提升会员层级,如同打怪一样,每解锁一层之后,可以得到更多宝物,促使消费者追求更多、更高的反馈与品牌福利。
80/20的法则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总营收的80%,来自于20%的客户贡献,将品牌经营重点放在含金量最高的顾客身上,让这群客户享有备受尊宠的优越感、最高级的优惠,以及象征品牌尊荣的限量级商品。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营销效益,是品牌经营的最终目标,而含金量最高的客户群具有这样的特质,品牌不需要随时追随他们、提醒他们消费,在定期的时间内,自然会主动回购、取得最新的品牌讯息,这是每个企业都想创造出来的“品牌铁粉”。
所有的品牌铁粉都是从陌生客源而来,能让新客源留下的因素不外乎,广告话题、产品需求感与价格优势,鲜少是为了品牌而来,对于他们而言,我们都属于白牌。当成交了第一笔订单后,能够促使回购的重点在于产品自身质量是否符合消费者期待,加上物流与金流的便利性,你我都碰过,购买产品后,发觉不适合想退换货时,客服百般阻饶,不是弄了一堆很复杂的流程让你知难而退,就是退货金额东扣西扣,搞到心情非常烦躁。其实对于退货大可不问理由,而且流程越简单越好,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愿意一再的下单尝试品牌新品,反正不适合可以退,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更少有人会退货。
回到前端的诉求来说,除了价格优势外,促销话题与产品需求导购是品牌需要花最多时间经营的重点。你是否曾经想过,品牌的官方首页,不该是千篇一律,每个使用者接触到的页面都应符合个人需求而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使用者在网络上被标签的模样,去客制化属于个人需求的专属触及页面,不需要将与消费者无关的商品讯息发送出去,徒增营销预算。
客制化首页的部分,近年来市场已经悄悄在进行当中,已经有不少品牌正在使用这个新的AI技术,让投放广告更加精准,将预算尽可能降到最低。这个AI技术默默地在搜集你在网络上的任何行为,到访过的每一个网站都会跳出请你授权的按钮,通常我们不太会看授权内容,直接“同意”后继续浏览,使用者轮廓就陆续地被AI技术刻划出来。当你我在平时收到莫名广告讯息时,其实都是我们将自己的个资同意“泄漏”,贩卖给了AI科技。
这样的AI技术,在大型社群平台与浏览器使用“再营销”上已很常见,但转移使用在独立官网上,在近期才开始兴起,归功于市场上的“精准营销”与“内容营销”催化而生。
将消费会员客群分级,各自独立设定广告诉求,自动把营销预算分散投放,客户金字塔越下层的触及使用者,分配到的资源越多,顶层消费者最多只占了20%的预算,甚至更低,就能做到最高度的贡献。依照每个受众的标签不同,由AI自动选择投放广告内容,也就是说,每个人收到的图文推播、广告讯息、EDM,内容都不相同,按照你近期的浏览纪录喜好,经过系统演算后,只给你会买单的内容。
AI演算技术在几年内就会全面高度应用在电子商务上,所有的销售平台都会是受益者,更方便掌握消费者行为、生活习性、以及购买关键点,虽然现在都还必须仰赖企划人员的经验与操作,未来,全交给系统去进行即可。
然而,在大型品牌购物平台抽成居高不下的情况,未来各家厂商很有可能将纷纷退出战场,虽然握有庞大的营销资源,最重要的是无法掌握购物平台的消费者轮廓,对于AI技术的演算基础是一大破口,为了品牌长远的经营,虽然大型品牌平台拥有数百万的消费会员,也只能放弃,转向自营购物网,取得更多使用者的网络行为,否则,这等于将品牌的未来交付在其他人手中。
市场在变、营销工具在变,品牌的灵活度也需要跟着提升,眼前的绩效与未来的趋势不一定在同个轨道上,有时可能做不到两者兼顾,经营者必须有所取舍,无可避免产生的阵痛期,若提前做好品牌转型的准备,可以降低影响的层面,甚至达到无痛转移。
品牌未来的模样,累积在于市场的选择上,巩固既有市场,或是随着市场行为更新去调整商业模式,无论优缺点,都存在着风险。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的演算技术会比我们来的更聪明、更有效率,更多的消费行为都会在在线产生,提前做好应变策略,甚至转型准备,对于品牌来说,都是多一个选择,多一个销售机会,市场在哪里,品牌就在哪里。
14、自媒体的商业变现,品牌也需要斜杠
自媒体时代让人人都可以成为领袖,无论你是上班族或是任何正职工作,都可以经营自我的斜杠人生,斜杠不一定由本业衍伸而来,反而着重在本身兴趣的经营,多重的身分,是自我品牌建立的基础。
品牌不一定只能在某部分专业领域经营,许多品牌在产品线或品牌理念上有支线经营的模式,成了子品牌的出现。品牌的斜杠经营,目的也是为了拢络更多不同的受众族群,将市场各种不同的大饼去做瓜分,让整体公司的营收不断的上升。
市场上经营子品牌的企业,大多数都成功地抢占了市场市占率,而成功的基础都是来自母品牌的经验,只需要将操作模式复制,更新调整市场受众,重塑包装品牌价值,创造新的自媒体管道,当经营的团队又是同一群人,何来不成功的理由。
自媒体的质量与内容的价值没有一定的公式,完全依据触及次数与观看流量作为评断,但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媒体内容是否具有“商业变现”的模式,如果没有,恐怕就沦为一般娱乐媒体,若不以营利为目的,则无需评估。
商业变现不一定由粉丝而来,虽然大多数自媒体会成立自身品牌,制造商品销售,直接创造收入来源。但在线不少自媒体的营收来自厂商的“推文”内容,一档的收入通常都不会太差,厂商会评估品牌自媒体的调性是否与自身吻合,因此在建立品牌自媒体或个人品牌时,初期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只影响粉丝的受众范围,也成为未来商业变现的价值,毕竟粉丝族群的平均收入与推文品牌通常具有直接关联性。
品牌自媒体的经营内容,包含了影音、图文编辑、活动企划、品牌故事、商品文案等等,动辄需要三至五人团队做定期更新内容,和品牌粉丝与消费者产生连结与共鸣,提升品牌活跃度。而自媒体的成功关键要让观看者产生价值感,有所获得,不能有浪费时间的观感产生,观看者就会持续关注更新内容,成为粉丝或订阅者。
当媒体内容长期具有价值,使用者会产生宁愿付费选择观看有效的媒体内容行为,拒绝观看庞大的免费垃圾信息,而付费订阅制度由此而生。现行的订阅制度,因已习惯免费的资源,大部分使用者还无法接受付费观看,所以大多数平台还是选择订阅后,可免受广告打扰的实际操作,提供质量的提升,尽量减少使用者的流失,要全面施行使用者付费的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
自媒体降低了品牌的门槛,提升了消费者直接与品牌面对面的机会,无时无刻都在检视品牌的内容与质量,不再是过往那种品牌给什么,消费者就接受的时代。也因为现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状态,被分流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越知名的品牌受的影响越大,在2020年不少国际品牌开始撤退所布局的市场,虽说疫情引爆了这波浪潮,但在疫情之前,早已被自媒体创造出来的新创品牌瓜分许多市场,重创了知名品牌本身的经营体质。未来要在单一品牌上做到以往的规模,应该已经不容易,朝多品牌的精准受众经营,是市场接下来的主流模式,是新创品牌的机会,考验着经营小众市场的实力,不再是继续大撒广告就能囊括市占率的世代。
品牌的斜杠,在过去是不常见的操作模式,现在却是不得不,不只是跨产品线、跨受众,甚至跨产业的多角经营,我们彼此的生活周遭,有许多知名品牌已正在进行中,在每一个市场都埋下种子,来创造更多的营收,不再死守原有的领域,品牌营运成本的提升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毕竟有些资源还是无法共享。
建立完整自媒体的团队是一个不算小的负担,虽然小企业与个人品牌执行有不少困难度,但一个人也可以经营品牌实力,用时间去换取空间,阶段性的到位,不需要一次性的去建立。要快速达到曝光与品牌广度,就势必会提高成本预算,不论在人事布局或营销资源投递上都是,最重要的是,达到成效,能够创造“商业变现”,营收,是经营品牌的生命来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