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初创企业的发展轨迹是中断的、跃迁的和非线性的,即便是成功的初创企业也不能保证持续成长和始终盈利。《福布斯》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90%的初创企业以失败告终,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应该说,创业失败是常态,创业成功是意外。
创业失败并不意味着创业者的失败,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是一项独一无二的试错的演化旅程,创业者从失败中恢复状态、积极总结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境界。总之,情绪平复和失败学习对后续的创业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业失败本身是对社会资源的消耗,而初创企业设计和建立退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企业建立退出机制可降低退出壁垒,降低创业成本,有助于创业者保持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资本。具有战略眼光的创业者应该熟悉创业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初创企业的生存和成长。
面对创业失败有的人会一蹶不振,难以恢复;有的人则会满血复活、东山再起。这是因为创业者在恢复的过程经历了心理和思维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恢复导向、下行反事实思维、损失导向和上行反事实思维。这一创业失败恢复理论模型为创业者恢复状态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创业者如何从失败中恢复提供了指导策略,让创业者主动“设计失败”而非被动“坐以待毙”,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恢复效率。
我们很幸运处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包容变革与创新的新时代。对未知的探索本身就是创业的最大意义。创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失败在所难免。然而,对于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是否能够从失败中成长,在总结失败的教训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认知边界的扩大。
1、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的真正边界
波普尔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程维认为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的真正边界,因为它会形成遮蔽性,无法自我突破。认知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绝不等同于知识或者经验,认知边界的打破也不可能通过学习或者实践来完成。
在电商大战尘埃落定的时候,国内市场上形成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强争霸的局面,恰在这时杀出了拼多多这个不速之客,2015年9月创始人黄峥带着“社交电商”的新概念异军突起,2018年7月纳斯达克上市,现今与京东、阿里巴巴平分天下形成了“三国演义”的新格局,这种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突破了所有人的认知边界。
还有一个让所有人记忆犹新的商战故事,在全国千团大战的关键时刻,所有的团购公司都在进行“圈地运动”,玩命地烧钱拓展“实物团购”市场版图。只有美团的王兴坚定地认为团购的本质是“本地生活服务”,扎根次级城市,做好次级城市的本地服务再攻占特大型城市。腾讯的张志东曾经评价王兴说“对中国团购业的本质,王兴的认识超越了腾讯,做团购王兴一定比马化腾强。”
推荐:互联网时代,成长速度是初创企业突破天花板实现高速发展的关键特征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看到在同一件事情上,却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认知结果,且对创业的成功与否起到了直接而关键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认知是创业成败的关键,而非知识或经验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所谓成长和进化不是海量的增加知识,而是深度的思维能力训练,以打破边界。
2、失败是检视自己认知盲区的最好时机
“我怎么知道我是谁直到我看到我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这句哲学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只有在实践的反馈中才能看清自己。所以,在商业世界里的摸爬滚打,也是创业者勾勒自己认知边界的最好时机。
曾经,雷军在金山郁郁不得志,让他看到自己借“势”不足。于是在移动浪潮下,牢牢抓住了“让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成就了现在的小米佳话。
创业者的事业失败或不能施展才华,大多数都是没有看清自己,更没有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学会理想和商业的平衡、资本与发展的平衡,进而开创一系列的辉煌。碰撞之处实乃边界所在,与真实世界的碰撞,则是自我检视的过程,更是一段开悟之旅。
不破不立,人只有在绝望的面前,一切执念才会放下,全新的自己才会浮现。失败乃创业常态,我们不能避免失败,但必须避免重复同样的失败。失败之后的自我进化,是创业者永恒的反思课题。进化的不是知识或者经验,而是认知方式、认知框架。扩大的也不是学习范围和探索领域,而是认知边界。失败是检视自己的机会,绝望是重塑自己的机会。
创业这一勇敢的求索过程,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类主动追寻更美好世界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6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