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王春颖)8日,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长高岩表示,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安排部署,为作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农民增收的信心和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长高岩。
牡丹江市有农业人口101.5万人、占总人口36.3%、耕地1000万亩,其中78%的耕地为丘陵漫坡岗地。近年来,牡丹江市充分发挥地处北纬45度世界黄金玉米带、奶源带、黑土带的优势,积极探索山区半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三农”工作持续提升。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96元、增长7.7%,连续15年领跑全省。
据高岩代表介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牡丹江市通过强化特色,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促增收。目前,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9%、达到480万亩,“菌菜牧林”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扩大,其中,食用菌栽培规模占全省65%、全国6%,黑木耳交易量占全国产量的2/3。推进融合,完善产业链条促增收。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在生产环节,加强基地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技术含量,降成本、提效益;在加工环节,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订单农业发展到600万亩;在市场环节,坚持线下线上并重,运用众筹、点对点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助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去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25亿元、增长39%。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多种经营平台、合作经营平台、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5个平台,拓展多元渠道促增收。全市农民创业群体达到10.1万人、带动农民就业21.4万人、实现收入26.5亿元;推动农民合作社由松散型向利益联结紧密型转变,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53个。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8.7万人,劳务收入达53亿元;2017年全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6%。
放眼黑土地,农民增收路径越来越丰富。高岩代表介绍,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梳理出农民创业增收“质、特、转、创、牧、销、链、节、新、股”十条路径,推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质”,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开展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打造新增长点。“特”,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北药等高值高效特色作物,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农民增收。“转”,搭建农民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农民不猫冬、念好致富经”活动,拓宽渠道增加就业。“创”,实施农民创业三年行动和农民创业工程,推出农民创业路径,提升农民创业层次。“牧”,以发展“两牛一猪”产业为重点,同步培育森林猪、森林鸡等特色产品和水产养殖。“销”,以“农产品营销十六条”“多卖大米少卖水稻四条”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民由“种得好”向“卖得好”、再由“卖得好”倒逼“种得好”转变。“链”,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把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让农民共享加工和营销的增值收益。“节”,积极探索实施农业“三减”的技术路径,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股”,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成员实行股份分红,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5元、增长7%,增幅连续三年稳步提高,年年跑赢GDP,全国排名前进了5位。
高岩代表建议,应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进而向增效导向转变,从四个方面持续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深入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种得好、卖得好、赚得多”。
——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推动农民就业由就业变创业,让农民从“打工挣工资”变成“当老板赚大钱”。
——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帮助农民赚更多钱。
——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抓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能力等工作,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6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