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冠华来东莞创业已经14年了,在这14年时间里,他见证了东莞的产业变迁,也目睹着一座座产业园的拔地而起和黯然退场。
专注于水环境治理业务的熊冠华,2008年选择将公司落户在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下简称“留创园”),他也是较早进驻留创园的企业家之一。
但这个由政府主导的留创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面临着现实的烦恼。“最早进驻的那批企业,基本已经搬走了。”熊先生说,如今他的公司也已搬离了留创园,重新选址落户在松山湖的一个新兴产业园。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面临大量企业流失的留创园未来将走向何方,任何人也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测。
留创园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对于众多政府主导的产业园而言,虽然大多拥有低租金、低成本的优势,但由于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化竞争,这些园区往往缺乏对企业真正痛点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因此不少园区从最初的热闹迅速归于平静,难以实现持续的繁荣和效益产出的稳定增长。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遍地开花的平台型园区,则凭借在市场中淬炼出来的专业能力,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下,在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平台型园区的产业运营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城市培育新兴产业的主力军。
在珠三角地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涌动,传统工业园已不能满足众多企业对产业配套的需求。"工改工"热潮的助推下,众多新型产业园涌现出来,成为带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动能转换的"领头雁"。
业内人士表示,站在产业园区的角度看,市场化产业平台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可以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工改工”。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进行大体量、高规格的资源整合和配置,从而产生大的协同效应,但由于缺乏市场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完全可以引入拥有优质资源的平台型企业去提供政府所不具备的运营服务,把灵活的、可以随市场变化的产业空间交给市场。
华为的二次选择
不久前,位于深圳龙岗的天安云谷传来新的三期旧改消息。天安云谷致力于发展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及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是深圳首个与“云谷”称谓相符的智慧园区,而其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重要因素是吸引了华为的进驻。
那么,天安云谷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华为抛掉其他产业园橄榄枝,连续两次选择进驻呢?
根据规划,天安云谷智慧城在实现多种服务互联的同时,以SMAC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产业生态圈的分工与交换,构建O2O社区整体在线智慧园区资源与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园区。
一组数据直观地体现出来:目前天安云谷园区内已经引入华为终端、埃森哲、艾比森、安奈儿、世强电讯、中软国际等300多家优质企业,年产值突破1800亿元,贡献税收约50亿元。
据称,华为高层就曾公开表示,天安云谷可以说是华为的“福地”,华为入驻以后各项业务发展都非常顺利。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天安云谷优越的环境氛围和运营服务发挥了作用,更是整个园区完善的生态圈对于入驻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和赋能。
许多企业进驻天安云谷,选择与华为这样的巨头为邻,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还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这种昭示力犹如一种身份标签,促使企业的发展更上台阶。
强大如华为这样的巨头,尚且需要产业园区所构建的产业生态和运营服务,中小企业对产业生态以及资源对接的需求自不待言。
广东时光电子集团是微型泵阀及硅胶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研发出了众多引领行业标准的核心产品,在国内、国际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时光电子从深圳搬迁到东莞,入驻了松湖智谷。随后,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时光电子负责人看来,之所以选择松湖智谷,首先是其产业空间满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在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是“工业上楼”的先行者,为满足“工业上楼”的需要,松湖智谷的室内空间可自由分割,最大的承重是每平方米达到1吨的重量,大型机器可以通过大型吊臂上到10楼进行生产、组装。
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深耕,目前松湖智谷已经培育出电子信息全生态链,从模具开发设计、模具加工、注塑生产、芯片生产、PCB贴片生产、PCB板半成品检测、到电子成品组装等。同时,也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生产、机器人动力电机、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锂电池生产、机器人集成等各个环节。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赋能下,像时光电子这样的企业得以专注于主业,往“专精特新”方向迈进。因此,在今年1月14日,松湖智谷与广东时光电子集团再次签约,时光电子由租赁转为购买松湖智谷1万余平米智能厂房。可以说,时光电子同样再一次选择了这个新兴产业园。
政府主导型园区迷思
作为一个创业者,熊冠华来到东莞的首站,选择的是由政府主导运营的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权衡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优劣后,他在2008年决定正式入园。
不过,在他看来,留创园所取得的成绩并未达到预期。除去因发展阶段转变需要转移的企业、规模扩张外迁的企业外,被时代所淘汰的企业也不在少数。“2008年一起进园的企业已经不多了。”熊先生坦言。
在观察人士看来,留创园的一个软肋在于同质化问题,这主要体现为园区的产业布局同质化和服务模式的同质化。其中,产业布局的同质化是根本所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导致了服务模式的同质化。
服务模式的同质化表现为政府主导型园区多偏重为创业者提供基础性服务,甚至很多时候只是提供单纯的物业服务,忽视了其他的诸如市场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等,未能形成全面性、多元化的创业服务体系。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近年来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高标准的产研办空间,更需要与之配套的创新资源和服务,但是不少政府主导产业园区由于缺乏市场思维,缺乏专业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无法做到从产品端到服务端满足企业新兴的需求,导致很多园区出现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
实际上,政府主导型园区的优势是明显的,其能充分得到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最大程度地进行资源整合。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些园区很多时候都是政府的意志所决定,干预强度高,积极性也低。
许多政府主导园区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对产业生态的整体搭建不够重视,表现出“重企业、轻产业”的不良现象,导致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量。企业在选址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税收减免力度来进行选择,产业项目与功能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
这一现象,在国内曾经遍地开花的文创产业园表现得尤其明显。一直以来,我国的文创产业园大部分由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基本要素完成对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
近年来,文创产业园迅速发展、遍地开花,增长数量十分惊人,也衍生出了例如艺术产业园、动漫产业园、广告产业园等细分园区。但在这期间,整个细分行业也是乱象频生,许多产业园是“贴牌”变身,本身并不是文创产业园,也和文化没有多大关系。
彭先生有着十多年的产业园区操盘经验,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多年前,彭先生来到东莞的一个文创园区,刚进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家“烤全羊”门店,彭先生疑惑地询问项目负责人,为何一个文创园的核心位置要招一家餐饮店,显得不伦不类,完全跟文创不搭调。对方无奈地回答,集团给他的考核指标就是出租价格和出租率,烤全羊店能付得起租金,那就只能招进来,尽快把园区填满。
在彭先生看来,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地产逻辑导致的园区败局。“所以我们也非常警醒这一点,怎样从产业的角度、产业的逻辑去运营这个园区,而不是仅仅是招一个付租金的租户。”
事实上,产业园的核心优势应该是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但目前来看,许多地区对产业园区的定位不清晰,对市场研究不充分,对本地区资源不了解,就开始盲目建设园区,导致产业园区成为同类单一产品到底聚集地,无法形成明显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更遑论企业入驻后的资源和运营服务。这样的园区在新的时代自然就缺乏强大的生命力。
专业化运营成核心竞争力
7月30日,东莞天安数码城G1数字产业大厦楼顶,随着最后一铲混凝土浇注,园区第一栋定制大厦主体顺利封顶。同时,G1数字产业大厦也迎来了首批入驻企业,10家定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入驻。
“我们参与了7—8项胶粘剂行业的国标制定,也是标委会的委员单位,所以最前沿的一些检测知识,重点客户研发的方向转变,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洞悉。”入驻企业科建仪器总经理苏平说。
回顾18年的创业之路,苏平深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一直寻找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高品质园区。经过多方对比和选择,科建仪器最终选择在东莞天安定制公司总部。
“天安务实的服务理念深深吸引着我们,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这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科技孵化型园区。”苏平说,此次落地东莞天安增资扩产,科建仪器将部署新的技术研发方向,根据现有客户群拓展产品线。同时,将加大力度科技创新,建立第三方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
天安数码城的定制化尝试是平台型园区近年来产品创新的缩影。本质上来看,是平台型园区通过对产业规律的把握,及时调整产品思路和服务思路,不断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解决痛点并帮助客户提高经营能力。
苏平的想法代表了多数中小企业家的心声。进入新时期,企业选址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的是产城融合的程度、区域资源是否能与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各个要素以及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情况等等。
比如,东莞市青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金属结构件供应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华为、OPPO、小米等各种智能手机。公司总经理陈明表示,他最希望产业园区能搭建新材料技术交流平台,让企业能更精准地了解终端市场的技术需求,以此来更好地对接市场和服务供应链企业。这也成为他选址最重要的考量。
除了在产品打造和产业链构建方面的持续精进,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更多的市场化产业园区不断提升对入驻企业乃至企业员工的服务深度。比如,凤岗天安数码城就提出打造“树人型园区”,即在提供市场、技术、金融、人才、政策、信息等各类基础服务和满足企业员工衣食住行等全方位需求的同时,持续组织开展企业家私董会、企业家游学以及员工学历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体系,让进入园区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成长,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为一个产业园区,招引企业入园只是第一步,后期的运营服务才是真正检验园区能否长远发展的试金石。园区平台不仅需要打造高品质的产业空间,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要素聚集的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园区的专业化运营能力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经过多年在激烈竞争中的摸爬滚打,很多专业的平台型园区已经打练就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具备了强大的服务能力,其中包括招商引资、产业孵化、产业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服务等等,虽然不同类型的园区各有擅长,但往往都能够依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和资源让入驻园区的企业得到切实的支持。而园区自身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氛围的提升,形成一个双赢的闭环。
另外,平台型园区往往还承担着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重任,比如,凤岗天安数码城不久前就与中科院声学所、凤岗镇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湾区声学产业社区。在对特色产业进行深入运营的过程中,园区能整合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各项要素,真正带动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一个专业化运营能力强大的园区,可以通过搭建产业生态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加速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园区与政府三方共赢,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园区运营与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督为保障的产业资源管理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发展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撑,进而真正为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5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