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北2000平无游泳健身为例。
一,房屋成本高。
开在商业区的,便宜的没流量,客流量大的房租必然高。
开在小区周边的,房租未必便宜,虽然有固定人群,但老社区人口老龄化,新社区年轻人多一些但也都要上班。
就算开在高档社区周边,人家也未必来。
二,人员成本高。
一个会籍底薪3000,至少也得五名(现在很多店面都没有这么多),教练底薪1500,至少要十个。
运营标配是前台6个,平均底薪2500元,保洁6个,底薪1800-2000。
店长底薪6000-8000,各部门经理底薪4000-5000。
财务,人事以及市场等等还要1万元。
团操费用平均要1万5。
以上均为底薪,且是必须要花出去的钱,如果配置不到位,运营就会出现种种纰漏,业绩也无法保障。
此外,还有教练的课时费提成,算上底薪,一般要占月私教业绩的50%。
会籍业绩要占28%左右。
三,行业内卷太严重。主要体现在售卖价格和人员成本上
首先是价格,以年卡为例,你能1500一年,我就能1200三年。甚至出现365元一年,更有甚者带游泳三年1000元。
第二是人力成本内卷。商业健身主要靠业绩支撑运营,所以不管是销售还是教练,部门业绩始终是第一位,因此,对于优秀的员工尤其是部门经理,更是会被各种挖墙脚,你能给4000元底薪我就能给5000元,而且一走就是一个团队。这种行为也导致员工更看重待遇,哪高就去哪,而不注重职业技能的发展。
四,市场不景气。
在疫情出现以前,整个健身消费就在走下坡路,这个和整个行业的消费信任度降低以及会员对健身认知程度提高有关系。
健身行业在中国发展已经20多年了,许多会员也都成了健身老炮,新兴网络推广平台又普及了健身常识,不管对与错是否适合个人,都对消费者起到了技术教育的作用。
此外,健身房跑路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每个关门的店面都是对本地行业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而为什么要跑路而不是闭店退钱呢,这个就和健身俱乐部盈利模式有关系。
五,单月资金流计算盈利的模式。
商业健身俱乐部是欠债式经营,会员消费所购买的训练时间以及课程都需要慢慢去消耗,复购周期比较长,要以年来计算。
但俱乐部的成本是每月计算的,这就导致门店必须将会员买一年的服务的钱用来支付当月的成本,因此就必须每月都有大量的新客户进来才可以维持正常的流水。一旦出现问题,导致一段时间业绩下降,入不敷出,资金链就会断裂。资金链断裂后首先就是员工工资开不出来,员工工作情绪下降甚至离职。这个会影响到会员的体验感和对门店的信任程度,口碑下降,转介绍下降,续费下降,业绩下降。
最后俱乐部为了总体业绩提高,那就是要降低会费,大量打折做促销,新旧会员办卡价格不同,势必得罪老会员,俱乐部人员变多变杂,单位面积使用率提高,会员体验感逐步下降,口碑下降,续费下降,业绩下降。
最后的最后,门店进来的钱都用在了支付单月成本,关店时已经兜比脸干净了,但会员的训练时间和课程还没有消化完,于是便……
以上这些是比较容易看到的,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健身俱乐部运营弊端,笔者会逐步的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此外,笔者写这些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抨击健身行业,而是试着找出行业发展的出路,解决行业痛点,让我们这些从业者能够真正通过行业来得到幸福的生活,并且帮助到更多的人通过科学的健身获得健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2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