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文旅小镇的商业配套很难做,远比城市商业要难。城市商业的淡季是周一到周四,人少一点,但还有上班族支撑,周末节假日就是旺季,生意很平均。但文旅项目的淡季要持续4-6个月,旺季也仅仅是1-2个月罢了,淡旺季非常明显,淡季有时空无一人,旺季来不及接待。
所以,景区的商业定位策划和运营不好做,做小了,没规模,业态少,不成气候;做大了,招商难,经营存活更难。所以,很多景区和文旅项目的商业都做不好,店铺开开关关的,景区和商家都没挣到钱,有的项目还是靠开发商的营销费在苦苦支撑经营,为的是让他们的房产能尽快销售完毕,好脱身而去。
那有没有一个能让投资方少(不)亏钱,让商家挣到钱,让游客也满意的办法呢?
我曾经从业于文旅行业,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和测算,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我们不谈阿那亚这样的特例,还有乌镇这种纯景区经营,也不说迪斯尼这种主题乐园不带地产的项目,我们就说地产商拿的那些文旅项目如何做。
每一个文旅项目,我们一般都会规划建一个商业配套中心,也叫小镇中心。按照国家规定,都是根据项目总规划住宅人数做的配置,参考社区商业配置要求,大概从1到1.82,比如10万人就配10-18万m2的商业配套面积,具体要看当地规划政策。但这个配比对文旅项目来说,肯定是高的,我们最多都是按内向型商业按0.5-0.8,外向型商业按0.8-1.0来做配置,这里面有一定的幅度,是因为有的项目是远郊生活型的,居住人口比较多,商业就配置高点,有的项目是文旅度假型的,平日居住人口较少,商业配置就低点。再根据项目成熟度进行推算进行商业配置。
对于其他规划要求的多余商业面积,想办法做成可分割出售或整售的产品,产权公寓,酒店式公寓,总部基地,康养公寓等等。
那从时间上来说要分批实施,建设期要根据项目整体的销售计划(几年),资金和工程计划,制定配套逐步兑现时间。对于商业配套投入的总额,在前期就要留好总预算和年度资金计划,特别是流程化程度高的公司。做惯了城市项目,都没有考虑这个预算,到用钱的时候找不到预算支付,导致了配套做不好的结果。
一般建议文旅度假小镇商业配套运营投入为全盘货值的 1%、远郊生活小镇为0.3%,这是投入总额,我们再拆分成建设和运营费用,文旅度假小镇的建设和运营分别是0.34%和0.66%,远郊生活小镇的建设和运营分别是0.14%和0.16%。有了这个总预算,后面再根据项目实际发展情况逐步下发预算额度即可。
在首开销售时,先建成并运营2000-5000m2的商业配套,协助营销出货。最起码要有便利店、餐厅/业主食堂、咖啡店、书店等业态,满足看房客户的基本需求。为了控制品质,这个阶段的这些业态建议全部由开发商自持来经营,这里面每一个业态的面积也要有所规定,太大了运营费用高,太小了满足不了需求,所以一般都是根据项目大小做一个固定的测算模版,按照模版进行配置即可。
到了交付阶段,要继续兑现一批商业配套,解决第一批入住业主的配套需求,比如中小型的商超、药店、健身房、中介、 美容美发、五金店等。这个阶段的商业配套主要靠招商为主。
后面的商业配套,要根据项目整体现金流情况做计划,销售情况良好,交付和入住正常的项目持续招商投入配套。如果销售不好,或者交付后业主入住率低的项目,可以暂缓商业配套的经营,配套投入进度根据业主入住情况进行配置,才能保证商家存活,保证业主获得品质保证。
业态配置要根据小镇中心类型不同,配置基础业态及核心业种。
业态体量=小镇中心商业总体量*该类业态配比,但从市场需求端推算业态面积合理性,如明确餐饮类业态餐位数/住宿类业态床位数,项目能吸引多少客流量支撑其运营。
各类业态经营单元数估算方法,以餐位数及床位数为例。
业态单铺配置建议
业态实施路径
其余商业业态的规划设计原则,招商人员规划,招商运营规范等内容就不一一罗列了,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看。
想做好文旅小镇的开发,一定要有专门的团队制定全周期的业务标准体系,才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动作变形,费用超支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12831.html